Word排版秘诀:如何使文档中的内容亲而有间,密而有疏
作者:时予来源:部落窝教育发布时间:2021-06-11 14:00:19点击:5929
编按: 经常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:Word文档该如何排版,才更美观?不得不说,这个问题是很多办公人的难题。但只要你能掌握今天时予给各位分享的字间距、行间距、段落间距和页距的设置方法,就能轻松解决。
常言道,亲而有间,密而有疏。
生活中,如书法,讲究“点画劲道,结字美观,疏密匀称”;盆栽修剪,讲究“疏密得当,通风透光,树形美观”;园林设计,讲究“对称,疏密有致”。其实这些都是从人类的观感偏好出发而造就的。
而对于文档排版,同样也需要遵循这一原则。合适的字间距、行间距、段落间距以及页边距,能使您的文档版面更加美观。
所以,今天咱们就来盘点如何排版才能让文档的内容看起来“亲而有间,密而有疏”,让版面看起来更“靓”。
一、字间距
字间距就是字与字之间的空白距离。Word中的字间距包括标准、加宽、紧缩3种效果,默认的“字间距”为“标准”。
文档排版时,正文的字间距一般不需要设置,保持默认即可,如图所示。
标题的字间距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加宽,可增加字与字之间的呼吸感。但不要超过当前字体大小的一半,否则文字就会显得散乱。那么,如何设置字间距呢?
选中文本,点击鼠标右键,选择【字体】-【高级】,在【间距】下拉列表中选择“加宽”,然后在“磅值”文本框中输入合适的参数值,点击【确定】按钮,即可调整字间距。
常见疑难杂症:文字间距过小或过大的问题。
文字间距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文章的阅读。试想一下,如果您文档中的文字全挤在一堆,密密麻麻一片,看起来会很吃力。而字间距过大,字与字之间过多的空白就会成为噪音,形成对阅读的干扰,影响阅读的流畅性。
对症下药:
在实际排版过程中,要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,对字距进行调整。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思考:
1. 字号小,字距可小;
2. 字号大,字距可大;
3. 字体笔画细,字距可小,字体笔画粗,字距可大。
二、行间距
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距离,就是行间距。在Word文档排版的时候,我们通常使用1.2-1.5倍的行间距。过于拥挤和松散的行间距,都会影响正常的阅读。那么,如何快速设置行间距呢?
方法一:选择文本后,直接使用以下3组快捷键,可以快速更改行间距:
Ctrl+1:单倍行距
Ctrl+2:双倍行距
Ctrl+5:1.5倍行距
方法二:点击【开始】-【段落】组右下角的【段落设置】按钮,打开【段落】对话框,在【行距】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需要的行距参数值后,单击【确定】按钮。
常见疑难杂症:行间距过大,调整后没有变化,如何解决?
有的时候,文档行距过大,就有点“貌合神离”的感觉。想调整行距,使用了上面的几组快捷键,结果却没有任何动静,咋回事?
对症下药:
其实这很可能跟字体本身有关,例如,将字体设置为“微软雅黑”时,你会发现,行距突然增大了许多。
我们可以这样做,点击【开始】-【段落】组右下角的【段落设置】按钮,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取消勾选【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,就对齐到文档网格】。然后就能根据需要,设置想要的行间距了。
三、 段落间距
通常情况下,段落间距等于或大于行间距,不能小于行间距,这样文字信息才能更好地区分开。同时,也能让文档的层次更加清晰。那么,如何设置段落间距呢?
使用上面的相同方法打开【段落】对话框,在【缩进和间距】-【间距】栏中设置“段前”和“段后”数值即可。
四、页边距
页边距就是Word文档四周的空白区域,合理的页边距可以让文档更加的专业和美观。
通常情况下,左右边距可以和上下边距不等,但是左边距和右边距必须相等,上边距和下边距也必须相等。或者是左右上下边距都相等。那么,如何设置页边距呢?
方法一:点击【布局】-【页边距】,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内置了6种页边距,选择需要的样式即可,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常规样式的页边距。
方法二:如果Word内置页边距无法满足要求,还可自定义页边距。点击【布局】-【页边距】-【自定义页边距】,打开【页面设置】对话框,在“页边距”栏中输入上下左右四个页边距的数值,设置完成以后点击【确定】按钮。
疑难杂症:怎么设置奇偶页不同的页边距?
在同一文档中为页面设置不同的页边距。这时候,我们可在页面之间插入分节符来实现效果。
对症下药:
将鼠标光标定位于第一页文本的结尾处,点击【布局】-【分隔符】-【下一页】,插入一个分节符。
将光标定位于下一页面中,打开【页面设置】对话框,在“页边距”栏中设置与上页不同的页边距值,点击【确定】按钮即可。
Word学习交流请加QQ群:816626786
做Word大神,快速提升工作效率,部落窝教育《Word极速贯通班》直播课全心为你!
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,可随时随地学习Word:
相关推荐:
3个Word中英文排版神技能,让你摆脱低效工作!
Word偏方:文档中竟然可以添加带滚动条的文本框 ,惊呆了!
版权申明:
本文作者时予;同时部落窝教育享有专有使用权。若需转载请联系部落窝教育。